怎样写好稿件,如何提升上报率,是基层通讯员梦寐以求的事。笔者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认为写好稿件,应做到“三发”。 厚积薄发。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的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能夯实文字功底,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写起来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勤看书可积累知识,知识丰富了,作品才能有文采;常朗读能锻炼语感,语感强了,写出的稿件,才会流畅自然。正如蚕吃大量的桑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蜜蜂吸取百花的花粉,才能酿出甘甜的蜂蜜。通讯员博览群书,才能写出好文章。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有感而发。一篇文章能否让人读了感动,引起共鸣,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写一篇稿子之前,先要思量一下自己所写的“主题”,感不感人。感动了自己,就有了写作的动机;感动了编辑,就加大了发表的概率,感动了读者,就会引起共鸣,能引起大家共鸣的稿件,方是成功之作。在2016年度“中国十佳记者”颁奖会上,一名获奖者说:“记者应存好心,写好事”。存好心,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好事,才能弘扬正能量。稿件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题,方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有些通讯员老觉得没啥可写,其实很多时候,一句感人的话、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个感人的瞬间都是很好的素材,用心去感悟,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心细如发。写作是个精细活儿,想出精品,须抱着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的创作态度。有些同志写出稿子,不管好歹,立马就交。他们认为,“稿子只要主题好就行了,至于语句上有点欠缺,编辑会改的......”这种态度切不可取,编辑的工作量很大,人家审稿时,一定是择优“录取”;有些稿子虽主题不错,弊病太多也会落榜。一次,我在网上问一个编辑:“什么样的文章上报率最高?他说:“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语句流畅的文章。”要做到“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这就需要通讯员在写稿时,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应反复揣磨、反复推敲。稿子写成后,还须字斟句酌地认真修改,就像匠人打磨一件玉器那样精雕细琢,务必使自己的作品做到白玉无瑕,完美无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上稿率。以上是三点关于写作的切身体会。因知识有限、经验不足,也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若能抛砖引玉,不胜欣慰。(武文元 作者单位:伯方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