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6-4-29 8:44:14 您是第 1200 位读者 |
|
|
电话几次打到队里找伯方矿综掘二队队长王海勇,恰巧都下井了。和办事员说了事情的原委,才在队部见到了王海勇。他一开口就眯眯微笑,眼睛闪烁着柔和的光,让人感觉到他的诚实与温和。 表面上乐呵呵的王队长,其实很“严”。在他是队里一名组长时,就始终坚持一个“严”字,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作风。纪律严明,要求严格。一次,看溜工小李班中瞌睡,造成憋带。被王海勇扣了500元。小李不服气地说:“我一个班才挣100元,还没睡一小会,就扣500元,也太狠了吧!”王海勇不依不饶地说:“都像你这样在班中睡大觉,我们组的任务咋完成?安全咋保证?”小李被问得哑口无言。从那以后,组里再没人敢违反纪律。他认为:只有严要求,才能干出样板活儿。当上队长后依然以严治队。有一次,副组长老王领人兑皮带机头。兑好后,王海勇去验收,发现机头底座上有条固定丝没拧紧。他狠狠批了老王一顿。老王支支吾吾地说:“不就是一条丝没拧紧吗,为这点小事,至于发这么大火吗?”“一条丝不紧,就会损坏设备,还会酿成事故,这是小事吗?”老王愧疚地低下了头。由于他要求严,队里的工程质量稳步上升。 王海勇很会“点火”。他制定出台了“副队长末位淘汰制”,每月对跟班队长们进行综合考评,内容有六项:安全管理、生产进度、班组建设、工程质量、节能降耗、标准化建设。谁的考评分数连续两次排在末位,就会被免去队干的职务,该制度使跟班副队长们有了压力。队干们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把队里的工作搞得热火。李师傅说:“这个淘汰制,让队干们你争我赶,都铆着劲把各自的班组管好。” 王海勇很有“情”。他常说:“我要为每一名弟兄负责,时刻为他们的安全着想。”2012年8月份,工作面顶板出现淋水,无法正常组织生产。员工作业时穿雨衣但也浑身湿透,很多人因此而病倒。作为队长的他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立即在现场召集人员研究对策,制定出一个解决方案。首先,在现场用风筒布把顶板淋水引到了一个煤帮,解决了工作面淋水直接淋人的问题。其次,制定特殊条件下的生产任务和工资奖金分配办法。为了尽快让工人们走出这段“苦海”,作为队长的他当起工人,和工人一道打锚杆、截溜槽等等,在他的带领下生产进尺由原来的每班一排提高到了每班三排。 王海勇还很有“才”。看见他的时候,就想到了“青年才俊”这个词,听了队里文书李春良的讲述真吻合上了。李师傅说:“王队长的绝活是锚网支护,他打的锚眼一次打下去,准得让人惊讶。参加全晋城市煤炭行业技术比武获得了技术能手的荣誉。”除了有绝活儿,王海勇在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工作面前,总会想出一些出人意外的“点子”。前不久,综掘二队在3204备采面为综采一队安装皮带。这部皮带机头有四个滚筒,在皮带穿滚筒时,现场的人员犯了难:如用人力硬拖着整条带穿滚筒,人太少,拖不动;如用绞车拽住皮带穿,虽省力,但绞车易勒不滚筒上的塑料胶膜;如滚筒带上电穿带,省力但不安全。王海勇不言语,拧紧眉头,绕着机头转了两圈,竟想出了一个既省力又安全的妙招。他让人找来30来米短皮带,用短带穿滚筒。因短带轻,毫不费劲就穿了上去。再将短带和长带对接。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员工们都“啧啧”称赞说:“王队长这招真是四两拔千斤!” 早在2011年,年仅32岁的王海勇成为生产一线队最年轻的队长,在全矿就成了“新闻人物”。2013年,他又从北京捧回了“全国煤炭行业百优青年矿工”的荣誉。王海勇还是矿十杰青年、兰花的技术能手。这样一个“不简单”的王队长,经过这次采访,我才得以真正认识。 田园 作者单位:伯方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