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5-3-27 8:50:11 您是第 319 位读者 |
|
|
春日旷野,天高地阔。站在山西兰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综合楼前极目远眺,一排排白色风车宛如蜿蜒的长龙矩阵,盘踞在层峦叠嶂的山岭之间。巨大的叶片迎着劲风悠然转动,源源不断地输出着绿色电能。 驱车缓缓穿行于兰河风电场内,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车依次映入眼帘。“咱们的单体风机,塔高约110米,上面由三只叶片构成,每只叶片长度约76米,旋转起来的风轮直径可达156米,在额定风速下,旋转一圈便能产生5度电。”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值长原俊毅指着一台风机向记者详细介绍,“不仅如此,风机的控制系统具备智能捕风功能,能够依据实时风速和风向,精准地调整叶片角度,以此确保风能被最大限度地捕获利用。” 一路前行,记者留意到这些高达100多米的“捕风者”,在山岭间有条不紊地摆动着叶片,作业区域全然不见传统电站那种忙碌嘈杂的场景。 “这得益于我们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作为风电场的‘智慧中枢’智能控制系统全面掌控着风力机的运行全局。”在综合楼主控室内,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常冠雄为记者演示智能控制系统的强大功能。只见屏幕之上,每台风机的风速、风向、叶片转速、发电机输出功率等关键数据都清晰呈现,一目了然。 “智能控制系统内置先进的微处理器以及复杂算法,能够实时采集并深度分析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常冠雄向记者解释道,基于这些翔实信息,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精准调控风力机的运行状态。在风速较小时,它会将叶片角度调整至最佳攻角,从而提升风能利用效率;而当风速超过额定值,又能迅速改变叶片桨距,限制风机转速,有效保护设备安全。与此同时,它还能依据电网需求、天气预报等多方面因素,提前精心规划发电策略,确保电力输出始终保持稳定且可控。一旦系统出现异常状况,平台会即刻推送预警信息,技术人员能够远程诊断问题,并指导现场展开抢修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停机时间,有力保障发电效益。 目前,兰河风电场已成功蜕变成为巡检少人甚至无人、状态实时感知的智慧风电场。不仅持续创下发电小时数和发电量“双高”佳绩,还在无人或少人值守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运维、精益管理的智能运营模式,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成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领域与赛道。 回首过往,兰河风电场的建设浸润着兰花风电人的汗水和执着。2020年3月,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兰花集团立足我市丰富的风电资源,成立山西兰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风电产业。 开工没有回头箭,山西兰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把风电开发的第一锤放在了沁水县、浮山县、安泽县三县交界地带的沁水县郑庄镇杨家河村,以郑庄、龙渠、樊村河为主建设3个20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项目于2021年3月15日动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紧张建设,当年11月5日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2月12日完成全容量并网,真正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选择这里建设风电发电基地,主要是由于兰河风电场所在地海拔处于1100-1200米之间,年平均风速为每秒5.4米,年有效利用时间大约为 2200小时。三个项目总计安装 18台风机,年发电量约1.2亿度。”该公司董事长张和兵说。 “这个数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普通的四口之家,年用电量一般在2000 度左右,我们的年发电量,能够满足6万户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生活用电需求。与此同时,这相当于每年种植600万棵树木,还能够节约5万吨标准煤。”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和兵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此外,风力发电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氧化硫等污染物,能够显著减少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而且,风能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这也为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长期保障。” “我们计划依托现有的设施设备,再增加50兆瓦的装机容量,到那时,年发电量可突破2亿度。”张和兵表示,站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历史交汇节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仰望星空,全力攻关硬核科技,也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他们将始终牢固树立“电量为王、颗粒归仓、度电必争、分毫必抢”的理念,紧紧抓住电量增发的有利时机,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发电运营,将每一个风电项目精心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让旋转的风机不仅输出绿色电力,更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创新动能。 在回程的路途上,大风始终相伴。沿途那一个个傲然屹立的“风车”,将丰富的风能高效转化为洁净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也将“绿色低碳”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来源:太行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