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唐安矿始终把加强煤质管理作为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煤质管控机制,有力促进了矿井经济效益提升。
抓考核,扎紧制度笼子 “原煤灰分累计38个生产班次,水分累计15个班次超过矿内控指标,依据考核细则扣2分。”日前,唐安矿综放队由于过无炭柱,井下条件恶劣,煤质超标,质检科采样统计化验数据后进行通报,考核组当月对该部门工资进行考核。同时,唐安矿严格实施煤质指标激励办法,通过对含矸率、灰分、回采率细化考核,把指标分解到连队、班组和个人,将日常管理与当月煤质指标考核挂钩,真正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工段和岗位,形成全过程的煤质管控体系,促进连队在实际生产中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组织模式,实现煤质管理精细化。 该矿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制定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矸库数字化管理措施》《唐安煤矿质量考核百分细则》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煤质管理体系,规范煤质管理责任落实,做到职工操作有章可循,落实考核有据可查,进一步增强了全员的煤质红线意识。 抓现场,强化源头管理 该矿从加强工作面现场、顶、底板管理出发,不断提高回采工艺,强化支护质量,抓好煤质源头管控。在生产过程中,机组边割煤和架后放顶煤同时进行,但井下地质条件有好有坏,遇到过构造时,就需要机组割中间煤和放顶煤分开进行。传统的分装分运是利用辅运线进行,辅运线分装分运会影响生产资料运输,进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遇到大型构造时甚至不能满足过构造的分装量。 一段时间以来,该矿综放队过无炭柱,灰分连续超标,影响整个生产系统。针对这种情况,该矿组织召开煤质专题会议,深层次研究综采放顶煤工艺,立足采掘源头创新管理,通过精细化现场放顶煤流程,掌握循环产量和煤质指标最佳平衡点,有效控制了灰分和回收率。该矿采用割煤时不割底,放顶煤根据机头和机尾的位置实时放顶,坚持多轮顺序,见矸封口,并在皮带上分段标记煤流,从而实现煤质管控精确化。同时,该矿工作面严禁出现水煤现象,对井下生产现场及时清理,防止矸石、杂物等混入煤中,从细节处抓好现场质量管理。 抓环节,夯实质量基础 唐安矿成立了煤炭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组,严把关口,认真落实煤质流程管理,加大对工作面设计、采掘、运输、洗选加工、调运、煤质化验等环节的综合管控力度。调度室负责协调生产系统煤质管理工作;生产科负责调整工艺,确保源头煤质稳定;地测科提前分析地质构造为有效生产提供依据;生产连队抓好日常文明生产;洗选部门负责煤质符合指标;调运科对储存及装运煤质负责;质检科负责全程监督、检验。通过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由点及面的全方位煤质管理网络,夯实了煤质管理工作基础。 该矿还建立了“煤质化验指标群”,质检科每班按时在群里汇报煤质信息,每月不定时抽查煤质各项指标及时向各部门通报煤质情况,实现煤质管控动态化,最大限度消除超标隐患,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商品煤质量。 (郭 岩 作者单位:唐安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