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灵气,取决于青年员工的多与少。在61年的建设与发展工程中,莒山矿与其他国有煤矿出现了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企业老龄化”——青年员工比例逐渐减少,企业活力逐渐减弱,企业灵气日益匮乏。也因为此,如何发掘、引导、培养青年人才,成为该矿近年来推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政策的长期执行下,该矿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持续加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沃土得到厚植,为青年员工创造了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的良好氛围和平台,唯一需要的,就是青年员工能不能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振翅高飞。 一线磨砺强本领 冯芷胥,中国矿大研究生学历,2017年入矿参加工作。谈起自己来的成长,他最难忘的就是自己从事采煤工作以来的经历。 “我记得当时报到的时候,矿长和我说,‘你可是矿大毕业的研究生,要是把你安排到井上或者职能科室,那你就废了。你以后可以是矿长,但现在必须是员工,必须到一线去锤炼,锤炼品质、锤炼本领……’,就这样,我经过培训中心的上岗培训,到队里后还被安排了一名师傅带着,开始了自己的‘下坑’生涯。”冯芷胥说,“刚开始的时候,队里是什么都让我干,看皮带、支护、割煤、维修,我当时还有点不解,后来班组长告诉我,说是队里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研究生,一定要着力培养,必须培养出一个全能人才,我才理解了队里的意思。” 说起自己那段时间的经历,“磨砺”这个词被冯芷胥反复提起。“我有理论,但理论不通过实践检验肯定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就是通过不断地磨砺,我的理论才逐渐转化为了实践感悟。”冯芷胥说。 参加工作以来,冯芷胥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苦”字,每月都能够做到全勤上岗,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从一开始的“看得多”已经变成了现在的“说得多”,大部分的采煤技术措施他不仅参与制定,而且还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由于表现出色,他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副队级技术员,工资待遇和熬了几十年才副队长的老师傅一样,引得几个副队长不禁感叹,“还是有文化好啊,起点高、有本事,来了不到两年咱们就赶不上了,怪不得说以后的煤矿是智能化的天下了,就看这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咱们也能感觉到啊”。 现在,该矿特别注重大学生员工的培养,坚持“全程关注、全程帮扶、全程考核”,确保大学生员工接地气、干得好、能成才,持续为矿井长远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岗位交流促成长 一个成熟的企业,岗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方式。为了摸清青年员工的发展潜力,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该矿在小范围内尝试了岗位交流。 之所以小范围,是因为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后勤、行政工作还好说,井下工作一定是熟练工最好,毕竟下井下,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并不断发生着变化,岗位交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安全生产,因此,每一个煤矿企业在此方面都非常慎重。该矿同样如此考虑,所以,就把岗位交流从井上展开尝试。 王泽,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机电二队锻炼了两年之后,被该矿统筹交流到了下组煤“智能化开采”建设小组。 “智能化开采就是智慧矿山的组成部分,智慧矿山代表着煤矿未来发展方向。矿上把我交流到下组煤,就是想把我的专业特长用起来,发挥出我的能力。”王泽对于能够参与智慧矿山建设感到十分骄傲。同时,他也不忘肯定矿上进行岗位交流对自己成长的巨大帮助,“我在机电二队工作的两年基本上把所有电工岗位都摸了一个遍,不仅积累了现场经验,也让我懂得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紧贴现场,脚踏实地。” 该矿计划在近几年尽可能对管理技术人员都进行岗位交流,特别是青年员工。也只有岗位交流这样的方式,才能识才、量才,让青年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量。
倾心培养通渠道 12月7日上午10时,该矿机电一队青年电工贾银斌正在变电所对主变压器和高压柜进行例行检查。从按照操作规程开始检查,到检查完毕送电运行,贾银斌的检查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可谁也想象不到的是,贾银斌的专业竟然是机械制造。也正是这个不匹配的专业,让刚参加工作的贾银斌看见这些电气设备就害怕、苦恼。 “队长看见我的心思了,他和我说,专业不代表什么,他就是一个高中生,不也现在什么都会了,关键是上进、多学习、善学习、肯钻研,只要功夫深,困难都不是事。”贾银斌说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情景。 贾银斌不过是该矿培养青年员工的一个缩影,到矿上工作的不可能都是煤矿专业毕业的本专科学生,但青年就是青年,底子摆在那里,只要用心培养,就能成为可用之才。因此,该矿着力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和“人才成长工程”,持续为青年员工蓄能加压,让青年员工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近年来,该矿已有多名优秀青年员工担任了班组长、副队长和科室管理人员。 “济济多士,矿山以宁”。一个企业,只要有足够的人才作支撑,一定会实现稳定发展、安全发展。莒山矿,正在为此而努力。(陈 浩 作者单位:莒山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