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廷 赵志琴
在丹峰化工,机修班被人称作“精英特种兵”。这支队伍由11人组成,大多都为80后。虽然他们学历普遍不高,但是个个谦虚好学,吃苦耐劳,练就了一身技艺独到的本领。他们虽然左右不了产品的各种消耗,争当不了降本增效的先锋,但是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知一股脑的投身在工作中,每一次大修与每一次抢修都留下了他们艰辛的足迹,流淌着让人们敬佩的汗水。 一个周末的夜晚,本在家中乐呵的机修班长张华明接到领导的电话,厂里有事需马上赶到,他立马放下手中的一切,骑着“铁驴”火速赶到了单位,迅速组织两名值班人员跑到锅炉现场详细了解情况。由于锅炉刚停下没多久炉内温度太高,破裂的埋管中全部是水,导致无法及时投入战斗,只好等待时机。凭借以往的经验预计在凌晨三、四点左右才能对破裂的埋管进行医治手术。抢修没有结束,毫无心思睡觉的他们便在现场的排椅上坐着等待。凌晨三点刚达到基本抢修条件,他们便开始投身在紧急的抢修中,在那灯光暗淡的狭小空间蜷缩着身体挨着查找破裂的埋管,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过去了,太阳爬上了山头,汗水在炉内变成了升腾的蒸汽,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成了蒸笼里的包子,估计出来也快熟了”,直至中午锅炉才正常运行起来,看到运转起来的锅炉,他们才悄然离开现场。 就说近日的常压塔冷凝器的制作吧,每道工序是那么繁琐,工作量相当大,需要把2149根Φ19×2的不锈钢管贯穿于设备中间,然后对4000多个管口进行打磨坡口、再挨个焊接,最后直至打压试漏,才算整体完工。精英特种队的士兵们毅然结下了这个任务。带红色安全帽的设备科科长张海峰作为他们的总指挥,亲自坐阵;先遣部队的5个人,把所有不锈钢管贯穿通,然后对管口进行打坡口,为主力部队开道;站在罐体顶部的张华明班长和技术能手张占伟就是他们的主力部队,他俩顶着为遮挡火辣的太阳光而搭建的临时小帐篷,悄无声息的战斗着,一连几小时处于半蹲状态,仔细焊接这一个个焊口。几天下来,被无情的阳光晒得脱了一层皮,其实在这酷暑难耐的天气里,他们的苦不言而喻。但是当他们端详着自己制作的成品,看到打压试漏后泄露率为零的时候,大家被他们的技术震撼的感动,他们会心的笑了,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不但为丹峰化工的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开启了技术创新的先河。他们是丹峰当之无愧的“精英特种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