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林
7月12日,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好几个小时。 23点左右,顷刻之间,雨势骤然加大,降雨量剧增。 23点15分,莒山矿调运科值班职工发现,原本排水畅通的专用线竟然被雨水淹没,而一列煤车即将于第二天上午9点进站,如雨水淹道,将影响第二天的装车。情况紧急,该职工冒雨查看了淹没原因之后,赶忙向科长汇报。 险情就是命令! 调运科负责人接到电话后,拿起雨伞就往外跑,边跑边打电话通知值班职工通知所有科里职工和临近的装煤队,启用已准备好的雨季三防防汛物资,赶紧向专用线集结。 23点35分,队伍集结完毕。大家来到淹没点后,看到昔日笔直的轨道线和清晰的轨枕已被冲下的泥水覆盖,最深处水位已达半米以上。莒山矿就这一条专用装煤线,抢通线路刻不容缓! “装袋挡水,接上抽水泵,砌挡水墙!”,一声令下,参加抢险的调运科、装煤队30余名职工踏入齐腿深的泥水中。 13日凌晨02点30分,排水泵仍飞速旋转着,电机发出的轰鸣声好像在和如注的泥水抗衡。大雨还在下,并没有丝毫减弱的现象。伴随着雨声,还有大家的呼喊声,“快,编织袋不够用了,赶紧去库房取。”“再往下走走就是地势低洼地段了,我们可以打开一个缺口,把水引走。”急促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赶紧疏通水道,把水排干净,不影响第二天的装车。胶鞋被淤泥吸住了,干脆就脱了鞋;雨衣破了,干脆就不穿了……30多双手拿着工具,与大雨搏斗着,与泥水搏斗着…… 03点12分,昏暗的专用线上,被抢险的职工们借来的矿灯照的通亮。抢险职工的身上已灌满泥水,他们的手上、腿上和脚上都被泥水中的杂物挂的红一道、青一片,个个浑身湿透,全然成为一个泥人。 04点30分,由近百袋装满石子、沙土的防洪袋垒成的防水墙砌了起来。 05点50分,雨势减小,路基上的泥浆水已经基本排干净,路枕露了出来。“再加把劲,就快排完了。”大家顾不上连续作战的疲惫,没有停止手里的镐钎。 13日凌晨07点45分,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险情终于彻底排除。望着被雨水冲洗得露出本色的线路,大家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