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玮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句二百多年前郑板桥歌颂竹子顽强精神的诗句,拿在今天处在市场极度疲软凛凛寒风中却依然生龙活虎的唐安煤矿似乎也很合适。数据显示,一年来,唐安矿作为公司内天然煤质不是最好的煤企销售量一直独占鳌头----库存数基本为零。是什么使唐安矿能保持如此活力呢?该矿老客户宜化说得好:“唐安矿多年来煤质一直是最稳定的,是免检产品。”无独有偶,去年该矿进行的客户煤质满意度匿名调查显示,客户满意度高达94.5%。----过硬的煤质管理为打造兰花碳品牌作出了自己贡献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该矿抵御寒风的定力。
做在平时的全员保煤质功课
“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我们要记着九十年代煤炭形势不好的时候,把煤质管理做到平时,才能在困难时,安然过关。”这是时任综掘一队队长王志强在2009年班前会上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也是在2009年,唐安矿就对一名因工作不到位的销售人员进行严惩,因其失职致使客户拉煤车辆超载并被交警拦截后卸载,虽不会对本矿造成影响,但给客户造成了损失。——此时还是煤炭“十年黄金”时期。 除了利用班前班后会等一切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该矿在那时就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煤质管理制度,如文明安全生产竞赛等,不少制度沿用至今。严格的煤质管理虽然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但为市场疲软的今天无疑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唐安矿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修订了如《唐安煤矿煤质管理制度》、《唐安煤矿质量管理百分考核细则》等煤质管理制度,仍然将产品质量与企业、个人收入联系起来,加大职工思想教育,发挥个体的作用,使“小溪”汇成“大河”。近日该矿二洗厂王伟严把煤质的事迹就在该矿传为美谈。作为精煤筛司机王伟,在漏检一块小木头后,一方面让同伴坚守岗位,另一方面通知集控司机停车,追着木头硬是将其拣了出来。 不仅如此,该矿鼓励职工积极参加技术革新,从技术上把控煤质。近年来,该矿仅二洗长这一个煤质把关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的项目就有:风动脱泥系统改造、在机二缓冲库下增加一台给煤机来调节原煤的配煤均衡性、对精煤筛前漏斗、矸石筛前漏斗、502筛前漏漏斗进行拓宽改造等八个技改项目,这些小改小革花费小,并且因其针对性强,为煤质管理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无罅隙的煤质全程管理
就是从生产源头、运输、洗选、销售等各个环节全程严控煤质。 在源头上,首先是严格实行放顶煤时见矸收顶,把大量矸石控制在老空内;其次是对班组设立单个循环不超1200吨产量的上限,一旦超限,给予考核;最后是加大对放顶煤员工的培训,采取定期考试的办法,促使其学习放顶煤技术,尽量将矸石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要求各综掘队在半煤半岩巷道推进时,严格按要求分装分运,禁止大矸石进入煤仓影响原煤灰分。并且在各连队开展文明清洁生产活动,及时拾检出木板、棉纱等生产生活垃圾,做到井下现场清洁生产。为了控制水煤,该矿规定在运输转载时合理控制喷雾,严禁出现水煤现象,防止造成串库和水分超标。在洗选加工和堆放装载环节,洗煤厂严格按照煤炭质量指标的标准,做好日常的洗选加工,及时对洗选产品进行检测化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符合性,在转运过程中要轻装轻卸,防止跌落破碎造成产品的下限超标。 即使是在销售出去后,该矿也要短信告知客户,提醒其知道天气、环境等因素对煤质和煤炭数量的影响,做到妥善保护,为了能保质保量地服务客户,该矿主动增加了测量吨位的轨道衡,可以说将煤质管理做到了家门口。
迅捷高效的纠错机制
从生产源头到客户购进整个链条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煤质问题,管理人员能迅速获知,这就得归功于该矿有效的纠错机制,这个机制归纳起来就是:两防三补充。 “两防”为防矸石杂质和防灰分超标,防矸石杂质:在各个连队开展文明生产活动,将煤质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制定相应指标,责成专人巡检,在煤炭到达地面前,对发现矸石、杂质超标并进行处理的部门进行奖励,对未尽到责任的上游部门进行惩罚,严控含矸率和非煤杂质;煤炭到达地面后,紧盯煤炭灰分,对超标产品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并在每天召开的调度例会上,将超标信息反馈到相应连队,督促其采取措施。再上报矿领导,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两防”在产品出厂前实际上起到了两道“防火墙”的作用。 “三补”,就是煤炭被客户购进或在使用中发现问题,面对缺陷要做到日弥补、月弥补、年弥补。日弥补:该矿销售科除了与客户时刻保持通讯联系,还建立QQ群,将所有客户纳入其中,24小时挂机,客户有疑问时,随时解答。对于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在每个月月召开的放顶煤例会和销售例会上协调解决,做到月弥补,并在会议上对上月煤质情况进行总结,对下月煤质管理作出计划。年弥补就是在每年年底对客户发放调查表,让客户匿名填写,对上一年度煤质管理工作“回头看”,对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