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如何改进培训方式?这是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化工厂员工提素工程使企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培训方式从灌鸭式到分餐式,员工从不想学到抢着学,人才从短缺到批量涌现…… 原因何在?
大现场小课堂 什么不会练什么
“压缩机有异常响声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造成其响声的原因,根据现场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理……”这是化工厂压缩车间正在进行的一场实操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管理水平,化工厂打破原有的刻板教学方式,将课堂直接搬到了生产现场,根据现场开展的工作,进行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的讲解。为了锻炼员工的工作统筹及语言表达能力,分别根据员工工作中的特长为同事答疑解惑,针对员工提出的技能操作难点问题,由技师和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同时组织员工之间相互轮流当教师,达到取长补短提升技能水平的效果。 “学中干、干中学,参加这样的培训有针对性,和自己平常干的工作紧密相连,听起来也不枯燥,对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和安全操作技能很有帮助!”日前,员工李建参加完该厂组织的现场实操培训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师带徒传技艺 什么不会教什么
“说实话,如果没有师傅平时的严格要求,认真传授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不会进步这么快,不会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单独顶岗的。”上岗不久的新工人毕伟杰笑着说。化工厂把岗前培训当作培养人才的“孵化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以“增强意识、规范行为、提高技能”为主题,采取学习考试、模拟演练、示范引领等方法,确保职工在安全资格、岗位技能、应知应会、《三大规程》的培训教育合格率达到100%。他们把岗位作为人才成长的“主阵地”,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徒协议,协议采取奖罚灵活机制法,规定在师徒协议签订三个月内,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定量任务,无“三违”行为的职工,奖励师傅、徒弟一定数额的奖金,同时对于没有完成协议规定的也将对师徒进行相应金额的经济处罚,以此激励师傅的责任心和徒弟的上进心,从而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使新工人尽快投入工作岗位.
小讲台大练场 什么拔尖讲什么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基本常识……”每周六下午三点,化工厂培训室座无虚席,全厂技术员、机电负责人近40余人都会聚集在这里听课,培训内容涉及机械设备、电气、制图、工艺流程、办公应用等方面,由参加学习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强项自主选择授课内容,轮流讲课。如果普通员工感兴趣也可随时来听课,想展示自己才华的人也可报名来给大家讲课。让员工特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过传帮带、课堂交流等方式,提高全员业务水平是举办这样培训的目的。“过去怕考试,现在好了,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学起来轻松,也容易记住,再也不怕考试和技能鉴定了。”尝到甜头的员工们对这种灵活多样的培训大餐赞叹不已。 灵活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干部职工高涨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一批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在全员学习培训中脱颖而出,成为生产、技术骨干,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