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长满优”运行背后的故事
陈慧玲
近来,化肥厂捷报频传。2月份,尿素产量连续24天突破1120吨,原料煤耗控制在700kg/Tur以下,创装置稳产运行新纪录。 这在化肥厂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我们真正实现了“安稳长满优”的运行目的。这样可喜的成绩从何而来呢?生产厂长一语“精细演绎精彩”道破了天机。
抓住良机提负荷
2013年,该厂首次增加生产稳定奖,以连续稳产来促进高产,多稳产5天人均就多得一百元。为此,各横班调度像长了火眼金睛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提负荷的良机。 一天夜班,主调度想提负荷,电话请示领导,附了2条理由:一是虽说按惯例在白班调整工况,但晚上气温降低,装置冷却系统工况良好,适宜提负荷;二是对照月产量走势图,当时产量与历史高点还有差距。领导沟通商量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所谓的产量“走势图”,是一根醒目的红色粗线,代表历史产量最高值;统计员以日为单位,绘制产量曲线图;有的调度以班为单位,做了产量柱形图。尿素产量的走势,每天吸引着职工目光,也记在了大家心上,成了横班之间暗自较量的底线。 员工精神面貌的“刷新”也带来了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刷新”,稳定奖、超产奖、横班奖等小奖金合起来得近千元。现在,加量不再只有调度关心,各班长、主操主动在有利时机提出建议,因为稳产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牵住能耗“牛鼻子”
3月4日,在装置检修期间,生产科密切跟踪系统停车和检修过程,一面督促用水车间调整循环水量,一面及时与水汽车间沟通循环水运行工况,根据检修进度采取“大泵改小泵”、“分泵停用”等方式降低循环水使用量。 类似的优化成为该厂深入挖潜、牵住能耗“牛鼻子”的主要对策。只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收到较佳的节能效果,该厂都用心摸索,付诸实施。通过优化尿素中压补氧量,在停下一台空压机的同时,也确保了Ni含量的达标,打破了“只有多补氧才能预防腐蚀”的魔咒。采取从新醇化油分进口配一根Φ57管至水冷器放空双阀之间的方式,解决了新烃化塔电炉拉满热点都不能达标的难题,不仅确保了满量生产,电炉耗电每日还减少1400千瓦时。 该厂还通过优化操作的方式节能降耗。生产科对工艺指标缩小了控制范围,波动空间变小。以前开关阀门是论圈,现在要求论毫米;大伙儿的眼睛都长在了操作台上,各个参数基本呈一条直线,确保装置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自揭疮疤”有钱拿
该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契机,紧紧抓住隐患排查、科学巡检、消除短板“铁三角”,构建“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格局。 “师傅,你今天自曝了吗?”新工小李笑嘻嘻地问主操。“还没呀,自揭疮疤可是要勇气和时间的。”师傅抓抓头发,皱着眉头。“嘿,还要想?敢作敢当,报上去还有钱拿呢。”一旁的女副操笑着说。 近期,该厂流行起了“自揭疮疤”——车间让每位职工从装置的设备缺陷、工艺流程及操作习惯入手,查找身边的“十大薄弱环节”,相互取长补短。“上报隐患有奖”是其举措之一,同时科学规划了巡检时间、路线和内容,确保装置24小时有效巡检。车间针对排查出的一般隐患,酌情给予20元、50元、100元奖励。 “上报隐患有奖”实施以来,各车间将隐患分过程描述、原因分析、处理方法等集结成册,作为学习重点。职工人人都成了“报警仪”,夜班跟白天一个样,都出去忙着查隐患,五官时刻感受着装置细微的变化,多次避免了非计划停车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