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4-7-12 12:37:53 您是第 558 位读者 |
|
|
距高平市区北约5公里,有一个村子名叫北庄。它位于韩王山东南脚下,隶属三甲镇管辖。它的建制年代远不可考。据《高平市志》记载,因村庄建在邢村之北,故名。 近日与朋友4人来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干净整洁、宽阔笔直的街道,粉刷一新的墙壁,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漫步于大街小巷里,犹如置身于一个上党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的“老村”、民国时期的旧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八九十年代的砖瓦房和本世纪初的农民住宅楼小区,它们各占一方、又相互交融。现代化的建筑与老宅旧院通过一条条大街小巷相连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北庄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山西历史文化名村。据村东南发现的石器和陶钵,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千年的人类繁衍生息,展现了一幅幅厚重的历史画卷,承载着她的奋斗历程和辉煌历史。这里民风淳朴,贤达辈出,代有名人。明清以来,在高平有“南苏庄,北北庄”的赞誉。苏庄以商贾富甲,而北庄则是文渊翘楚。 据《北庄村志》记载:“北庄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明代郭定、郭鋆、郭鎜、郭鉴皆为进士,曾有“祖孙媳美”“叔侄同登”“兄弟联科”“鸣岗三凤”“献书论秀”的诰赠。进入清代,商贾大兴,科举人郭士基可谓佼佼者。建国后,诗书之风,依旧世代传家,当代博士、硕士、学士榜上有名,厅级干部、军中骄子,皆为村中时代领军人物,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尚节操,令人赞美。” 漫步在西楼坡街、石佛堂街、后街、西街等街巷里,一座座古民居拔地而起,高墙大院里的建筑可谓风格迥异,精美别致。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后街石佛堂街东路的工上院,它是郭氏十九世祖嘉文率子秉哲、秉瑞、秉仁于嘉庆十六年(1811)用时十余年创建的大宅院。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依势而建。前院为三合院,后院四合院。大门正南开,位于一米高的石基上。工上院从动工兴建到收工历经十多年之久,人们把建房的地方叫“工上”,建成后,村人就把此院叫“工上院”了。它高大的建筑,用料考究的材质和木石精致的雕刻艺术完美结合,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无不透露着主人高雅富贵的气质。大门匾额“爱吾庐”出自晋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句“吾亦爱吾庐”,由此看来主人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还有庙后院、三宅院、四宅院、东大宅院、东二宅院等23座建筑精巧、设计风格独特的官宅民居,充分体现了北庄人的聪明智慧和辉煌成就。 北庄村不仅有豪华的官宅,颇具特色的民居,还有遍布全村的根祖文化遗存和儒、道、佛等文化的建筑和设施;如炎帝大庙、玄帝庙、关帝庙、观音庙、石佛堂等一座座庙宇,雕梁画栋,建筑精美,形制规整,各具特色,极尽奢华与古朴。 走在北庄村,一棵棵参天古树郁郁葱葱,历经沧桑。古槐粗壮有力,枝繁叶茂;皂角树满身“戾气”,一根根尖刺,硬如钢针,尖似铁齿,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近身。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灰绿色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絮语,像似与我们打招呼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红色文化远近闻名。在抗战期间的1939年7月,为粉碎日军第二次九路围攻晋东南,八路军将领徐海东、黄克城奉总部命令,率115师344旅再次挺进高平。旅部驻北庄村郭氏南院。进驻不久,344旅旅部召开党委会议,朱德总司令莅会讲话,并视察了全旅官兵,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在郭氏南院堂屋下榻,几天后离开。之后,344旅旅部在北庄村驻防。期间指挥了“上下玉井伏击战”“南北李村伏击战”等重要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在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庄村,人杰地灵。史上才俊层出不穷,当代优秀学子榜上有名,高级干部不断涌现,军旅精英和商界大贾不胜枚举;可谓是:“明代文名冠神州,清代商贾达鲁豫,现代官吏在三晋,人文荟萃誉长平”。 如今的北庄村,正以新的姿态,新的发展理念,沿着党的二十大精神,迈向新的征程。(高 泫 作者单位:伯方煤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