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4-6-21 12:31:48 您是第 506 位读者 |
|
|
眼前走过的这个瘦高老头,招呼攀谈时,并不觉得有何奇特之处,但是当你得知他已九十多岁高龄,曾是伯方的风云人物时,你会从他依然清澈的双眼和浓密而精神的白发中发现,原来他低调得如此与众不同;他朴实的人品与坦荡的生活会让你由衷地感到敬佩,希望自己人到暮年时,也可以拥有他那样的矍铄精神、幸福家庭和传承品质。 他是家里后辈眼中的“镜子”,是过往同事心中的“楷模”,是邻里乡亲常说的“好人”——他就是伯方煤矿曾经的老矿长张琰同志。 这位老矿长虽已卸任30年,却一直住在矿上当初分给他的那套低矮陈旧的老公房里。房里的各种家具、摆件一用就是40年,锅碗瓢盆服役40年的也不少。那套占据重要席位的沙发,是和老伴俩人当初自己动手一板一锤敲出来的,弹簧已经老化,海绵也有点掉渣,但依旧像他们真挚朴素的感情一样宝贵。那个用来喝水的搪瓷杯,是奋斗年月里的“纪念品”,好几处已经在岁月的磕碰中失去了外皮的保护,却挡不住主人对它的热情。 他的儿子儿媳常玩笑着说“那都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却也在严肃的场合认真而诚恳地说“其实,那些老物件的主人才是我们老张家真正的宝”。他们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张家的这个“宝”,是一面不容侵犯的“镜子”,任何不良之事到了这里都将无处遁形,唯有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这面“镜子”,他的敬业、踏实、淡然、自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家人,成为他们大家庭共同的追求、主调和基色。 1980年6月1日,晋东南地区伯方煤矿正式挂牌成立。说是矿,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坑口,当时的落后和艰难,在伯方煤矿安全警示教育展厅的“伯矿记忆”版块里可见一斑——黑白照片中裸露着土壤的旧坑口、毫无规章可言的旧厂房,还有陈旧的设备……但那些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却无一例外地充满着生动的朝气,那满满的精气神仿佛能溢出照片,溢进每个参观者心里。 张矿长是当时那些充满朝气的人物的“领头人”,他从望云煤矿调任这里以后,一手抓技改,一手抓安全,白天深入一线搞调研,晚上静下心来谋规划,一步一步推动伯方煤矿胜利完成了矿井机械化改造,年产量由9万吨提到60万吨,一跃跨入山西省60座重点煤矿行列。这次机械化改造正是伯方煤矿“四次技改”历史中的第一次技改,可谓是“奠基之战”。 技改是一项配套工程,井下机运通,井上储装运、铁路设施选址、辅助配套修建,样样都得考虑周全。可那时的交通和通信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那么多专业机构可供咨询,张矿长就成了矿上的“百事通”“万能人”,因为一有问题,大家就找他,觉得他是矿长他应该啥都会。别的还好说,遇见技术难题,他也是只能悄悄下功夫,查、问、学,能找到的书翻一遍再翻一遍,能做的图画一遍再画一遍,无数个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堆积如山的案头冥思苦想,有时连吃饭走路时都在想问题,硬是把自己逼成了精通采掘开、机运通的“全才”,也和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共同成就了矿山的发展。 老张和伯矿的故事像他的房子一样,低调却有意义,而且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沉淀中,愈发显得珍贵,但他总是不愿多讲,因为他总觉得那些都没什么,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只是,在他的心中,也时常怀着一份亏欠,对家人的亏欠。 他的足迹踏遍伯方煤矿的每一个角落,却是近在咫尺的儿子心中的“传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初到伯方煤矿的几年里,他总是先把矿上分公房的名额让给那些他认为更需要的人,自己却一直往返于望云和伯方,但由于忙于技改,家人和他是整月整月见不了面,甚至两个儿子都长期托老家妹妹们照顾。 尽管亏欠于孩子,他却从不溺爱他们,而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自己从不讲排场,一件衣服可以穿几十年,一块手表从始戴到终,也要求孩子们低调简朴。其实,当时作为一矿之长的他想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点儿福利是很容易的事,但他却始终恪守原则,坚决不给矿山抹黑、不给家人抹黑、不给党抹黑。在伯方煤矿,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带头下班喝酒自罚二十元钱”的事,在那个二十元钱能顶现在两万块钱的年代,有人说他执拗,有人笑他傻,但正是他带头以身作则孕育了伯矿的良好风气,也把那些想走歪门邪道的包工头、设备商堵在了门外,保障了矿山的安全和职工的幸福。他的孩子们、儿媳们、孙辈们,也都谨记他“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教诲,踏实肯干,追求上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记忆在岁月流逝中渐渐被尘封,但是总有一些痕迹会被后人拾起、珍藏。张矿长的故事,他和他的家人都不愿多讲,不愿大事宣扬,但那雕刻在伯方煤矿安全警示教育厅里的人物形象、那悬挂在“榜样力量”墙壁上的“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那珍藏在伯方煤矿档案馆里的“文明生产矿井”牌匾……那退休后仍在书写的《党员学习笔记》和按时缴纳的党费……他们都会忠诚地记录和述说一切,告诉后辈们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和传承的“宝”。(张雅芳 原竹 作者单位:伯方煤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