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3-1-6 9:07:08 您是第 600 位读者 |
|
|
在北京嘉泰公司打工的半年里,每日的早餐很丰厚,有蛋卷饼、肉馍等京味美食。我总是在一长溜的饭食中锁定一个糖包,一个豆沙包,然后再佐以一个小撮咸菜丝,收尾再配以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吃得肚儿圆了,一上午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连走路都能踏出少年时的铿锵。 年少时最美的记忆莫过于汤与糖。那时的物质还很匮乏,一日三餐很粗粝,玉米糁、玉米面占主流,伴着窝窝头,能吃饱就算不错了。至于小米粥,面条汤之类的,那是病人们的优供伙食,糖包、豆包、肉包之类的,那更是年节时的奢望了。 儿时孱弱的我是家里的独苗儿(指独子),奶奶时不时地背着姐妹偷偷地给我开小灶,熬上一碗小米粥,或于熬米淇时舀起半碗能照出影子的米淇汤,再用筷子在滚汤锅中捞起些许三合面面条混入其中,滴几滴香油、倒点儿醋,那就是一碗香喷喷大餐。我偷偷地端着于无人处喝下肚,再去舀上一碗混杂了诸多瓜菜的米淇当正餐……。不过,吃了那多的偏食,到头来还是个瘦弱弱的一根棍儿,只长骨头不长肉,实在是不长光。 在那个年代,糖是稀缺物,那是与肉等同的“贵重食材”,一般在年节、喜庆节日和重大节日中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限量半公开地让人解解饿。那时侯,掺合着玉米糖等杂物制成的糖块很受欢迎,用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起来当商品摆在供销合作社的柜台上。孩子们隔几天便和家里要上一分钱买一块糖以解口馋。我们那群“猴蛋蛋”却有蹭糖块的特殊本领。谁家来贵客了,谁当了八年的兵退伍回来了,哪个有钱人家的小伙子来村里相亲了,我们便一窝蜂地拥上去大喊发糖,那包着彩色塑料纸的糖块就会天女散花似地撒落下来,我们便挤破脑袋使劲抢,免不了还会发生些打斗哭闹的事儿来。 家长们也觉生活清苦,也会想法儿改善下伙食。农闲时节,他们煮一锅红豆,撒上一些糖精,用玉米面掺和少量白面做面皮,包起来蒸熟,那就是甜到心底的豆包。年节时,他们偶尔也用纯白面配以红糖蒸出几个糖包,尽力地满足着孩童们的味蕾。 后来,我们长大了,社会发展了,温饱困难也成了过眼云烟而一去不复还了。这些年,大鱼大肉吃多了,倒想念起那些童年的味道来了。也曾路过些小吃摊,见过些豆包,大多是厚厚的面皮包着有数的几颗囫囵的半熟不生的且没一丝甜味的豆馅儿,不觉很扫兴。 马行虎年也还马马虎虎(我属马)。这一年在京打工,有亢奋,有失落,有铁面也有温情。几经挫败,入职了嘉泰公司,这家国有公司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性化与制度化并重共存。好在我经过了几十年职业生涯的磨练与洗礼,养成的勤劳与守纪博得了这儿领导的青睐与尊崇,用铁定的自律换得了如鱼得水般的开局,用汗水与成绩堆起满满的欣慰与自信。 当然留在嘉泰有优厚的生活待遇。特别是早餐中那滚烫的米粥,细蜜蜜的豆沙包和甜香的糖三角时常暖热了我的心房,甜美着我的梦想。 米粥是以小米作料,佐以花生、绿豆、红豆和大枣经反复熬制而成的浓淡适宜入口香甜的粥汤、让人食之思之,欲饱而不达,欲罢而不舍,实乃汤中佳品。糖三角也叫糖包,以面包裹红糖而成,很大众很平常。但这儿的糖三角下料足,里边包着足量的不伴白面的纯红糖,咬一嘴,热烫的红糖汁便溢出来,那香那甜,让人回味无穷。工序最繁杂的是豆沙包。将红豆洗净,静泡一个时辰,上笼蒸熟、而后再用锅烧红油(为的不粘锅底),呛入足量冷水,加热后再倒入蒸熟的红豆熬煮,并不停地用铲子搅拌,最后放入红糖搅匀,收汁,冷却即成。这样熬制的豆沙细密,香甜,入口即化,体现出了沙字的内涵与神韵。用这样的豆沙作料蒸出的包子,想想都会流涎水。 在嘉泰入职的半年多来,米粥,糖三角,豆沙包是我早餐的标配、常食之,不腻不烦,不舍不弃,它时常拔动着我的味蕾,搅动着脑海中童岁的记忆,并勾起那片浓浓的乡情与乡愁。(王进国 作者单位:伯方煤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