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全市临时管控进入静默模式,整个城市一夕之间仿佛按下暂停键,莒山煤矿机电一队全体队员却整装待“战”,冲锋在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第一线。 得令而行 分工明确 晚上21:26,伴着细雨滴答声,矿山显得格外僻静,即将进入梦乡的张振忠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和电话那头没说几句,他便拎起外套朝9#煤副井口跑去。“哪里会出问题?电路还是油路?问题复杂不复杂?好不好解决?”一路上边跑他的脑子里边不停地闪现着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直到站在副井口他才知道,原来是一场大工程—调换钢丝绳绳头。 “首先各队干负责自己的主业,在取下所有绳卡和零部件后,大家合力拖绳,修理组也同时开工,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换绳头作业。焊接过程中修理组一定要保证焊接一体,防止出现毛刺,影响绳头使用。现在还下着雨地面湿滑,大家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机电一队队长余中文话音刚落,大家伙儿就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干标准活儿,出标准工,他们是技术全能的机电人。 团结协作 全力以赴 “1,2,1,2,1,2”大家齐声喊着,同一个节奏,同一个动作,加油助力声响彻在矿山的上空,25个人,600多米的钢丝绳,只要通力合作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单纯拖拽钢丝绳肯定简单些,但他们要做不只是把钢丝绳从滚筒上拖下来,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拖下的绳不打结,不磨损,要整齐的盘在地上,为固定到绞车上提供最优的条件。 你和他一组卸绳卡;他和他一组拧螺丝;他和他一组焊接绳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搭班子找伴通力合作,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把每一个步骤做到位,时刻不放松警惕,时刻将安全放在心上。“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工人们之间默契十足,对于工作步骤已经非常熟悉,上一步完成前,早已经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了。”魏文宏说起自己的工友时,一个劲儿的竖大拇指。互帮互助、冲锋在前,他们是团结协作的机电人。 创新发明 助推进度 在整个绳头调换过程中,最难的部分要数将直径为34mm的钢丝绳绳头弯曲360°后呈“U”形,从而固定在下料车的绳皮上。听起来,貌似就是打个弯儿的事,但因为钢丝绳过于坚硬且厚度较厚,让操作变得异常困难。要搁在以前六、七个人苦干一下午,干到筋疲力尽都未必能完成,后来经过郎高飞和队友们苦心孤诣,愣是利用杠杆原理自制出了一款“懒人工具”,将钢丝绳固定在自制的底座上,通过杠杆原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钢丝绳呈“U”形后,按照标准上绳卡即可完工。这样的发明需要的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需要的是对工作的足够热爱,就如郎高飞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好自己的装备才能打赢该打的‘仗’,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耽误大家的工作进度。”小发明、大智慧,他们是敢于创新的机电人。 攻坚克难 不辱使命 将近凌晨五点的夜空,天际泛起了白边,蒙蒙亮的样子是希望是美好是一场崭新的启程。一天的忙碌工作,加上7个小时的连轴作业,让机电队所有人疲惫不堪,汗水夹杂着雨水,一遍又一遍湿透他们的全身,清风吹过他们竟生出些许凉意,完成作业后他们瘫坐在地上,总结着在这一场作业中遇到新问题,得到的新启发,积累下新经验。 不怕苦不怕累,精心布置,各环节紧密衔接,齐心协力,他们圆满出色地完成了9#煤副井钢丝绳调换绳头的作业,确保了人、物、料的运输安全。能打硬仗、善打硬仗,他们是不辱使命的机电人。 战疫仍在继续,机电检修工作也将重复持续,但相信不论何时,只要有这样一群铿锵有力的机电人,就必定不会辜负所有人的期许,勠力同心接续一个又一个矿山奇迹。(刘 莎 作者单位:莒山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