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2-6-2 9:19:58 您是第 636 位读者 |
|
|
近日,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人物绘画引发争议,被冲上热搜。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时常看的小画书,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仿佛穿越时空浮现在我的眼前…… 小画书,也叫“小人书”,它承载了几代人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儿时的小画书,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画风清新、童趣十足、引人入胜又充满正能量的小画书,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充实了儿时的精神世界,陶冶了幼小的心灵。 我第一次接触小画书大概是5岁,记得名叫《南征北战》,描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的故事。当时和我家同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的一位姓牛的叔叔,用他的海鸥相机记录下了我津津有味看书的照片,至今我还珍藏着。那是一张黑白照片,虽然照片老旧,但照片上《南征北战》的名字清晰可见。后来上了小学,父亲隔一段时间就从新华书店给我买回几本,有《看不见的战线》《东郭先生》《夺印》《渔岛怒潮》《戈壁守井人》《黑三角》《林海雪原》《红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印象最深的是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韩和平、丁斌曾绘画的10本一套的《铁道游击队》,有“血染洋行”“飞车夺枪”“夜袭临城”“三路出击”“胜利路上”等,每一集都堪称经典。另外,上世纪70年代末,成套的《三国演义》,也是半大不小的孩子们竞相传阅的。 那时,在老家县城的公共汽车站,常年有摆小人书的,看一本2分钱。摆摊的人用木棍支起两三米长的木板斜立在地上,用皮筋上下分成好多层,大约近百本各式各样的小人书整齐地摆放其中。木板前面摆放十几个小板凳供人坐看。我下午放学常常约上小伙伴们,跑上好几里地去看小人书。常去的小人书摊“老板”是一位白头发,大约60多岁的老奶奶,个子不高,声音洪亮,她的小人书品种多,品相新。很多小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成年人围坐在一起,认真翻阅小人书。有一次我和同学连看了几本,因为还有学习任务不能太晚回家,最后恋恋不舍离开了摊位。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意犹未尽,讨论书中的精彩细节,一路上争得脸红脖子粗。 男孩子对战斗故事书特别感兴趣,哪个同学有一本新的小人书,大家就一拥而上,先睹为快,一本新书没几天就成了旧书。有调皮的孩子不知道爱惜,用笔在书上随意乱画,让书中的古代人物坐上飞机旅游,让现代人手持宝剑、腾云驾雾,进行了“二次创作”。有的孩子爱惜小人书,为小人书精心包上书皮,过多少年之后还像新的一样。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来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人书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新华书店现在也很少能找到小人书的影子,电视、电脑、手机等成为新的传播、交流和学习方式。 但小人书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它在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许多人特意收藏过去的小人书,为历史寻找一个安放的家,为寻找历史的人提供一个回家的路。 (马 啸 作者单位:东峰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