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2-2-10 15:48:12 您是第 586 位读者 |
|
|
春节,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最大最隆重的节日,最初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一年的开始也叫“年”。新中国成立后,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过年的许多风俗虽辈辈延续、代代相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年味儿在我们几代人的心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质条件艰苦,温饱问题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春节就是能在除夕夜多加一两个小菜,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床头守岁,大年初一穿着洗得褪色满是褶皱的旧衣裳到亲戚家去拜年。年前每户人家总会用攒下来的钱买上一些猪肉,用来正月里招待客人,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家人都不轻易下筷。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在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爸爸说,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那一定就是——看春晚。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 “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我说:现如今过年成为一场商家的狂欢节,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春节中体现出来。作为年货市场的“黑马”,网购“来势汹汹”,各大网上商城、直播带货“年货抢购”如火如荼,吃的食品,穿的服装,用的物品等在网上应有尽有。视频拜年成习惯,一键拨通便可视频拜年,省时又省力的新方式博得人们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爆竹声声辞旧岁”也逐渐成为历史,不闻不见,为了环保、为了安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成了人们的共识。 时代在变迁,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庆祝春节的方式愈来愈新颖、丰富,但亘古不变的是:在这传统佳节之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幸福之际,不忘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陈 芸 作者单位:莒山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