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1-10-14 8:52:05 您是第 624 位读者 |
|
|
“如果敌人胆敢侵犯我们,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把他们加以消灭”——这是邓小平爷爷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对西南军区的号召。从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到我们家族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红色家风便愈加浓烈,而我也是红色家风的接班人,红色家风的种子在我家代代生根发芽。 我的爷爷是西南抗美援朝志愿军中的一员,听爷爷说,当时的中国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不但没有海军和空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没法与之相比。在巨大的差距面前,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来没有退缩过,艰苦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足,激发了他们在战斗中舍生忘死的精神,也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时爷爷是家里的独子,本可以不用参军的,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家里人当然也是非常不愿意爷爷去参军,去上战场冒险。但是爷爷凭着一腔热血,毅然决定奔赴战场,甚至在上战场前都拟好了遗书,每一次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从不畏惧敌人有多么的强大,只关心自己有没有拼尽全力。爷爷对身边的朋友也是满满的正能量,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也受他影响,踊跃报名参军。 爷爷在军队中担任的是侦察兵,主要是做搜索、侦查、捕俘、撤退之后的断后任务,可以说是当时部队里的特种兵。战场上,侦察兵常常单枪匹马闯入敌人的阵营,捉俘虏,探敌情,也获得了许多勋章。在一次侦察任务中,爷爷的右小腿不幸被敌军用子弹打伤了,受伤后仍忍着剧痛坚持战斗。也因这次战斗爷爷的左下肢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肘关节功能障碍,鉴定为二等残疾。 爷爷说当时的日子很苦,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吃的都是糠和野菜,即使是在过年,也不会有米饭和肉出现在桌子上。正是这些艰苦的日子爷爷亲身经历过,才会不断的教导我的父亲。当父亲用同样的言语教育我时,我明白,我们的红色家风一定会代代相传。 刻在骨子里的奋斗精神,使得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仍不忘本分继续卖力。爷爷前半生为国效力,后半生回归家庭,爷爷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仍然斗志昂扬,帮村里人下地干农活,修农具,休息时,他便给我讲讲他战场上的那些故事,教导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而父亲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朴实善良,乐于助人。村里左邻右舍缝纫机坏了,自行车轮胎破了,电灯灯管坏了,总是第一个想到我的父亲,只要是父亲能帮上忙的总会义不容辞,也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 想起爷爷那满是老茧的双手,每当问起他那段参军的往事,他的脸上总是流露出希望的光芒。在时间的洗礼下,他早已是个瘦弱的老人,但他的内心仍然向往那一身戎装,血液里也流淌着红色的精神。父亲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也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吃饭时不小心把几粒米掉在了桌子上,我没有理睬,被父亲看见了,他拾起就往嘴里送。我立马说“这不就几粒米饭吗,扔就扔了呗,何必呢?”这时,爷爷便过来教育我他们那时候的艰辛,粮食多么的来之不易,每一口饭都是农民伯伯的一把汗水、一把心酸、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辛苦培育加工出来的。从此以后,我明白了不管以后走到哪里,我都要懂得节约和珍惜。 爷爷嘴里常常念叨劳动最光荣,父亲嘴里也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知道,他们是要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要我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爷爷和父亲他们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们的教诲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要铭记爷爷的爱党爱国,忠于人民的红色家风,这种红色精神,渗透到了父亲的血液里,父亲的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精神,也影响着我一代一代传承,红色的种子深深埋在家族每一个人的心中。(王 峰 作者单位:清洁能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