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网需要每个人的自律、自觉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3日  |  点击次数:327  |  【字号:

    抵制网络暴力、抑制“三俗”和文明上网等,这些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最近,由中央外宣办、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指导,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新浪、腾讯等195家网站联合主办,人民网、中国文明网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承办的“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再度闪亮登场,近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个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产业,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头16年里,始终处于混乱—调整—规范,产生新问题—再调整—再规范的循环之中,而全社会对它在社会价值层面的认知和判断也始终处于抵触、接受的矛盾变化之中。

  少年网瘾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曾经让网络成为众矢之的。少年网瘾,谁之错?我们一直使用的是少年“网瘾问题”而不是“网瘾现象”,仅从现象层面对青少年一方做心理甚至精神病学方面的治疗是不够的。青少年产生网瘾,错不在孩子。家庭教育缺失是一方面,如单亲家庭、父母失和、宽严无度甚至父母在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方面的不足。学校教育有问题是另一方面,比如由应试教育产生的负担过重、忽视养成教育和道德建设甚至是老师的行为失范。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感丧失更是一个决不可忽视的因素。

  互联网低俗、庸俗和媚俗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实,三俗的危害绝对不只是品味低下,而是有可能侵犯到公民的合法权益,违反包括侵权行为法在内的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更是挑战社会存在所必须的道德底线,冲击着法律法规存在、适用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法规的价值取向严重不符,从长远来看,更是对法治的一种戕害。

  某些网民为达到一己之目的,甚至不惜捏造事实、PS图片、虚构情节对别人进行诽谤攻击。虽然事后有关方面极力澄清,当事人打官司维权,但是留给受害人的是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

  网络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从早些时候的“铜须门事件”到近来愈演愈烈的名人“被死亡”。可以说是网络暴力的极端化,这其中既有恶搞的动机,也有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原因。很多时候,普通人遇到挫折,产生愤怒,但是这种挫折和愤怒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找不到具体的对象来发泄。除此之外,近年来“网络打手”、“网络推手”等新炒作手段的出现,更是催生了像“芙蓉姐姐”、“凤姐”这种非正常名人的走红。

  当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低俗文化产品横行,这也是当下物欲社会的体现。因此如果要让网络干净,应当先除去滋生这种“低俗文化”的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作为网民,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娱乐观,不能把嘲讽戏谑、低级趣味当作有个性;不能把低俗庸俗当作追求“时尚”;不能把制造低级噱头博人注目当作“成就”。

  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文化自觉、良好的行为方式抑制“三俗”,着力凝聚网络文明共识,培育网络文明新风,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打造一个阳光、绿色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真正成为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兰花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594号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501
 
传真:0356-2189500 E-mail:lanhua@chinalanhua.com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