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兰花集团 | 文明上网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分析探讨煤炭业发展十字路口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  点击次数:3744  |  【字号:
    往往在十字路口,人才会无路可走。

  这句古老的名言适用于当下中国的煤炭产业。

  在供过于求已成定局的市场环境下,面对进口煤的持续冲击,以及清洁能源的不断崛起,煤炭行业到了走下“神坛”,另辟蹊径的时刻了。

  可,有多少人会甘愿如此?

  产业的十字路口

  似乎一夜之间,煤炭行业就从繁荣力煤价格指数再创新低,报收于607元/吨,比上一期报告下跌3元/吨,跌幅为0.5%。其实,从20蜕变为萧条。

  6月19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12年10月底开始,国内煤炭价格就一路踏上熊途,尽管其中含有2012~2013年的取暖季,但依旧抵挡不住价格下滑的势头。

  山东某大型煤炭企业知情人士表示,煤炭企业最难熬的日子已经到来,曾经一度被视为挥金如土的“煤老板”也开始压缩控制成本,很多企业甚至开始贷款发工资。相比中小煤企来说,虽然重点煤炭企业仍能撑下去,但积极性已经明显受挫,在生产旺季,部分位于内蒙古的煤矿也开始了停产检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宁浩的调研报告也印证了这一事实,他在调查了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市的煤炭企业后,评估了上半年的煤炭市场:国内煤炭企业大概有50%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有20%的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面临破产重组的状况。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5年最低。其中,超八成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

  当亏损像病毒般在全行业泛起,降薪、裁员无疑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作为去年山东省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之一,兖矿集团也没能逃过煤炭业不景气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从5月底开始,兖矿领导班子带头降低基本薪酬的50%,其分公司领导降薪30%,基层单位领导降薪20%,一线职工也被取消所有奖金。同时,兖矿集团第二季度清退非在册用工1200人,同时规定地面岗位劳务分包人员5月底前考核,清退不低于30%,合同到期后全部清退。

  这种“壮士断腕”的举措,固然能起到立即止损的效果,但对于全行业的扭亏为盈,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在这种窘境中,煤炭行业如何救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开出的药方是: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业内解读为,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才能令煤炭企业摆脱经营困难。这预示着,煤炭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以煤制油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而资源地区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气等项目核准的闸门可能松开。

  其实,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把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是维持企业稳定的一种策略。因为,煤炭企业是上游企业,对煤价的波动很敏感,如果产业链延伸到中游或者下游,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会增强一些。

  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煤炭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战略选择属于市场化行为,而不是被政府逼出来的。另外,国有煤炭企业多元化还要坚持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不能做成垄断企业,二是能赚钱。只有如此,这种战略才有可能成为化解煤炭之困的一剂良方。

  政策的十字路口

  “进口煤的大量涌入,是本轮市场形势发生转折、煤价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因素。”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的论断,得到了大多数煤炭业内人士的认同。

  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含褐煤)2.9亿吨,同比增长29.8%,进口均价为每吨99.5美元。而沿海地区进口煤占海上煤炭调入总量由去年的27%提高到33%。2013年1月份净进口煤炭2982万吨,同比增长60.8%,而前4个月,进口煤炭高达1.1亿吨,同比增加25.6%。进口煤均价为每吨91.6美元,同比下跌17.8%。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张喜武的判断竟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倾斜。

  5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一方面一反常规地下达了2013年度首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任务,安排国家煤炭应急储备任务高达670万吨;另一方面,国家能源局推出了《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进口煤提出了严苛的条件,要求从国外进口的煤炭热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过25%,含硫量不超过1%;进口煤炭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在五千万以上;近三年煤炭贸易量在100万吨以上;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与进口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所等。

  该“办法”一出,立即遭到了贸易商和电企的强烈反对。

  “这个办法本身就是为救煤炭市场、限制进口量身定做的,只不过借商品煤质量管理的名义说而已。其与提倡进口的国家能源战略是相悖的,而且从节约国内资源的角度以及从运输成本的角度出发,沿海地区选择进口煤更符合市场规律,政府限制进口煤违反市场规则。”五大发电集团内部人士质疑道。

  煤炭国际贸易专家黄腾则指出,中国进口所谓的“劣质煤炭”最多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不仅不是中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相反是中国环境清洁地区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中国生产、消费那些“优质煤炭”最多的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甘肃的环境状况又是如何呢?不用多说,恐怕“全世界都知道”。

  遗憾的是,中央的政策倾斜,使得地方保护主义频频抬头。

  继河南、陕西、山西、安徽之后,湖南省也出台了“煤电互保”的相关政策。湖南经信委副主任杨晓晋在之前的电煤运行形势座谈会上要求湖南省电力公司在当前省内电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协调力度,严格限制外购电,尽力确保省网电力市场空间,扩大省内火电企业生产,为省内电煤销售创造条件。

  事实上,这样一手救煤、一手救电的行为,主要目的仍是保护省内煤炭企业的利益,但同时也背离了电力市场化的方向,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可持续。

  对此,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牛克洪指出,市场应该是开放的,这样的做法偏离市场要求,很有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一个省份这么搞,其他省份有没有可能会效仿?如果这样,那就可能会造成很多省份画地为牢的小市场,让市场供需更加不平衡。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煤炭企业缺乏活力的原因就是缺少竞争精神。每当市场有些“风吹草动”,就总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口号”和“政策”来试图搅乱市场规律。什么“有序竞争”“延长产业链”“抱团取暖”“限制进口”、“煤电互保”……其实无非是在对抗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原则。

  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在于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它铁面无私的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地扬弃。作为煤炭价格的下降,绝不会止步于成本,一定会下降到成本以下。只有以低于成本很大幅度并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把劣质煤炭生产企业淘汰出局。而只有把劣质煤炭生产企业真正淘汰出局,煤炭市场才能获得新生,使真正的优势企业重享更高阶段的繁荣。

  靠国家或者地方政策,只能救得了一时,不能救得了一世。

  能源的十字路口

  5月,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报告,预测2011年至2015年的煤炭消费增速,将由2007年以来的5%降到3%。另外,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在逐渐使天然气取代煤炭的地位,使这个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的煤炭消费量逐年递减。

  反观国内,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家对第一、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大于第二产业,而一、三产业发展对能源依赖度较小,反而可以产生新能源;同时,为了适度控制发展速度,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控制经济紧缩,国家GDP发展速度已控制在8%上下,这样就对前期过度增长的煤炭产能提出了挑战。

  事实上,在新起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中,天然气作为替代资源,已得到原则性支持,京津冀城市的燃煤锅炉也将逐步改造为燃气锅炉。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燃煤锅炉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其中,北京将在2015年争取六环路以内全部无煤化,而上海则准备在2015年全部完成目前剩余的2500多台燃煤锅炉的替换工作。

  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头把交椅,但是,在能源选择问题上,人们已经从过去需要能源费的增速,这对煤炭行业来说将形成永久性的影响,而包括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风能、太阳转向需要优质环保能源。基于此,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会进一步抑制煤炭消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是我国能源消费未来必然要走的路。

  如何放下“老大”的心态,将是考验每一个煤炭从业人员的一道坎,过不去这道坎,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版权所有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兰花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2022010233号-1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600 传真:0356-2189608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