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信息网3月19日电 围绕煤炭行业的阶段性改革结束后,行业集中度得到迅速的提高将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由于我国煤炭行业长期集中度过低,小煤窑泛滥导致产能落后,资源严重浪费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行业集中度的过低导致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力度不足,在我国能源格局以煤炭为主的前提条件下,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观,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很可能将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以国家政策推动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大量小煤矿要么被关停,要么被大型煤矿企业收购。目前山西省的煤改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最终目标是将之前超过2000家的煤矿企业压缩至100家左右,而国有煤炭企业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比重大幅下降。
从国家屡次对山西煤改工作持肯定态度来看,这一趋势将很快会被复制到更多产煤省份的改革工作中去。可以预料的是,在很短的时期内,中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就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大型煤炭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绝大多数中小煤矿主将被彻底挤出煤炭开采领域。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之中,“国进民退”的痕迹十分明显。但是结果将是政府对煤炭资源的掌控力得到快速提高,相比之下,那些由此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就算不得什么了。
大量煤炭资源被集中到国有煤炭企业手中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的结束,事实上,笔者认为,小煤矿的被挤出只是行业集中度提高过程的前半部分。当此轮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工作结束后,煤炭资源重新分配完毕,伴随煤炭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在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将会出现新一轮的淘汰赛,而这才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较之前主要利用行政手段重新划分煤炭资源有所不同,由于大部分煤炭企业的国有性质,新一轮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反而有可能将遵循市场淘汰机制来完成的,当然地方政府的撮合还是避免不了。拥有较少和贫瘠资源的煤炭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生存,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会逐渐被实力雄厚的超大型企业所蚕食。即便许多企业所拥有的煤炭资源仍然可以维持一段时期的发展需求,但是伴随开采的难度和成本逐渐提高,竞争压力将呈现几何状增加。譬如山东省的煤炭企业,拥有储量可采40年,但是开采五年之后恐怕就已经难以与大量外进的廉价煤相竞争。而铁路运力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加快这种趋势。
仅就目前来看,在煤炭行业内部,同为国有煤炭企业,两极分化已经十分明显,行业大部分利润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煤炭企业之中。2009年煤炭行业利润数据中,利润排名前4位的煤炭企业的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近40%,占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60%以上。而前10家企业的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近50%,占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近80%,很显然,伴随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不具备先天优势并不代表盈利能力,但是对于大部分煤炭企业而言,未来仍将会有为数众多的国有煤炭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许多由于资源匮乏或者经营能力弱的企业将由煤矿开采转为经销商。未来的趋势是,许多贫煤省份甚至产煤省份将主要依靠外进煤来满足需求,这其中也需要一个类似中间商的角色,所以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考虑,还是地方政府的安排,都可能会出现煤炭生产企业转型为销售企业的案例。当然也会出现有煤炭企业转入其他领域,或者成为跨地区煤炭企业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阶段,煤炭企业由于资源的日趋枯竭而失去竞争力,那么被兼并重组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了,即使被收编,充其量也是成为收购方在当地的销售组成部分而已。
在未来,煤炭资源的拥有量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条件。煤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过程不仅仅包括小煤矿的出局,还应当包括来自国有煤炭企业内部之间的优胜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