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半年的煤电谈判终于破冰。五大电力集团率先与山东、贵州等地方煤炭企业达成涨幅4%的协议,形成“区域突破”,以期带动全国其他主要产煤省及两大煤炭央企。
在外界人士看来,4%的涨幅是增值税上调的结果,但鲜为人知的是,由于煤价与油价的正相关性,一旦煤炭价格涨上去,油价就会尾随煤价狂涨,这显然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地方带动中央?
煤电谈判首先由山东兖州煤业(14.68,-0.27,-1.81%)股份有限公司破局。
据兖州煤业披露,在政府部门协调下,与华能、华电和国电集团等五大电力集团及鲁能集团签订的2009年度重点电煤销售合同429万吨,与2008年度重点电煤合同量持平,平均含税基准价为463.86元/吨,与2008年度重点电煤销售合同约定的平均含税基准价相比,增加了17.83元/吨,涨幅 4.0%。
贵州是与五大电力集团签署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的第二个省份。记者从电力系统获悉,五大发电集团和贵州省内的煤电企业也按照4%的涨幅签署了2009年的煤电合同。
价格分歧历经数月未决,煤炭企业为何轻易“握手言和”?“这是煤电各退一步的结果,发改委也认同了这一价格方案。”中电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分析,虽然电企坚持降价50元,但考虑到今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增值税由原来13%上涨到17%,4%的涨幅几乎相当于抵消了增值税的涨幅,所以电力企业为尽快落实合同,愿意承担这4%的成本。
而煤企态度的改变,缘于地方政府出手干预。“山东省政府做了多次协调,形成4%的指导方案,下发函件,力促煤电双方早日签下合同;另一方面也因为煤炭供求关系趋缓,电煤库存不断攀升,煤炭降价压力大。”上述人士表示。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也认为该涨幅相对合理。“提高4%来弥补煤炭征收的增值税是可以理解的,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理由再提高煤价了,现在煤炭现货市场的价格一路下跌,有些地区已经下跌了30%~40%,电力需求下降,煤炭产能将大量释放。”他说。
山东、贵州电煤合同的签订能否成为加快落实其他重点电煤合同的催化剂?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煤电双方在山东的做法值得肯定,对神华、中煤等煤炭企业和煤炭大省陕西也会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企业一度赌注押在电力行业每年必经的‘迎峰度夏’上,但由于港口积压严重,拉动电煤需求似已不太现实,山西部分地区中小煤矿的坑口现货价已经开始松动。”招商证券煤炭及电力行业分析师石钰表示。
抑制石油价格
虽然市场一再称4%的涨幅是增值税上调的结果,但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该幅度与成品油价格不无关系。
由于原油与煤炭的可替代性,在国际市场上,两者已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局面。
6月10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轻质原油期价上涨1.08美元至71.09美元,因原油库存降幅超过预期,且预计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可能已触底,6月9日石油结算价站到70美元上方,为七个月来首次。
国际原油的强劲走势引发了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的预期。“迪拜、布伦特、米纳斯三地原油现货加权平均价格变化已超过1.2%,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不到22天就会再次上涨超过4%的调价临界点的规定。”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表示。
伴随着国际油价上扬,国际煤价连续一个月上涨,截至上周末已经突破70美元/吨关口,至74.31美元,折算后其价格为505元/吨,加上运费以及增值税每吨已达到约640元,与秦皇岛港煤价持平。
“国内与国际煤炭差价如此之小,油价差价却如此之大,根据原油与煤炭同升同降的惯例,成品油企业显然会要求再次上调价格。”韩晓平说。
但政府显然不会让煤炭过度涨价。“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内需的增长。煤炭消耗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例很高,为70%左右,政府对此次煤价调整较为慎重,如果煤价上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大,石油企业也不肯拘泥于政府保增长、保民生的要求。”林伯强认为。
这之前,成品油企业的涨势已被悄然扼杀。“这次调价就是一个例子,政府有意将时间延后,并将幅度缩小,实际上都是想抑制成品油涨价。”林伯强表示。
相关新闻
6月11日,国际能源署(IEA)10个月来首次上调全球原油需求预期,暗示80年来全球最为严峻的经济衰退所引发的原油需求大幅下滑局面可能已经结束,经济出现温和回暖迹象。
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