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兰花集团 | 文明上网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晋煤新政一出小煤矿现卖矿潮 山西煤改坚定前行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2日  |  点击次数:5015  |  【字号:
中国“煤海”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时下,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成功转型,成为山西的头等大事。
    此时山西的经济和10年之前如出一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成了能源工业的重灾区。
    但与10年之前不同的是,山西如今的执政者显然痛下决心欲摆脱当地“资源诅咒”的困境。山西省政府日前出台的《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 中表示,山西煤炭工业到2011年将实现: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
    此举被媒体解读为“晋煤新政”。在“安全第一”的政策推动下,总有牺牲者。
    “煤炭人民币”
    “山西之长在于煤。”这是一句大部分山西人都能脱口而出的话。
    就煤炭而言,山西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1/4,年产量约占全国1/3,年调出量占全国省际煤炭净调出量3/4,年出口量占全国1/2。
    毫无疑问,山西的兴与衰,与煤脱不开干系。直到今天,煤和与煤相关的焦、钢、电产业依然占据着山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山西的财富,几乎可以称之为“煤炭人民币”。
    这样的情形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并不鲜见。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能享受天赐资源所带来的增长,但也会因过于依赖资源而拖累经济发展。这种困境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资源诅咒”。
    由于山西典型的煤炭经济,从去年10月金融危机席卷以来,占山西重工业90%以上比重的煤炭、焦炭、钢铁和电力全面下滑。受此影响,山西经济2009年一季度全国降幅最大。
    这和十年前的山西经济如出一辙。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煤炭市场低迷,山西经济滑落到了全国倒数几位。
    时下,山西如何从困境中挣脱出来,顺利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山西省的头等大事。
    历史最大规模资源重组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卫东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导致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内外能源、原材料市场的状况,财政收入取决于煤炭市场的大起大落,山西已经不再复制这样低水平发展的路子。
    众多分析人士认为,山西发出了有史以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最强声。
    关闭整顿小煤矿进行资源重组,并不是新命题。在中央高层的推动下,山西煤矿产业的重组进程明显加速。
    从2003年开始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以来,山西市级以下煤矿数量已从4598座减少到2008年底的2598座。2008年下半年,山西省政府就新一轮煤矿整合发文,要求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关闭,目标是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控制在1500座以内。
    紧接着,2009年3月25日的煤炭工作会再次出台新的整合方案。根据《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 1000处左右,整合重组以后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2011年,形成3个亿吨级和4个 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曾向媒体表示,“这是一幅令人兴奋的蓝图,关键性指标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仅从生产规模来看,将率先达到国家即将出台的晋陕内蒙古一类产煤地区开办煤矿企业的准入标准。”
    “如此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山西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夏冰称。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规划着眼于三个‘提高’,即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这也是山西承担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应有之义。”
    小煤老板的焦虑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是山西众多煤矿难以逾越的门槛。
    这让山西省原平市一煤矿主王化之越来越焦虑,他经营的煤矿核定产能只有30万吨,按照《规划》,如果该矿不与大集团合作进行扩能改造,在2009年年底前要关闭。
    对于王化之来说,这样的消息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他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经营的煤矿本身就是一个正在整合重组的煤矿,在他向《山西青年报》记者出示的《山西省原平市xx煤矿资源整合审批卡》中写着,该煤矿批准2008年5月1日开工建设,竣工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
    该矿王化之投资已近8000万元,面对山西大力度的煤炭资源整合运动,他唯恐自己“血本无归”。这让王化之如坐针毡,他说:“难以面对近50位大小股东,而且有的股东投资都是亲戚朋友的‘血汗钱’。”
    之所以怕“血本无归”是因为他经营的煤矿资源环境比较差,在众多煤矿被大集团整合的情况下,很多大煤炭集团“挑肥减瘦”,不愿意收购他们这一带的煤矿。
    这样一来,摆在王化之面前更大的威胁便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婆家”收购,根据要求,2009年年底前要关闭。
    不被收购便被关闭,两条路非要做选择,必然选择前者。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的王化之便自己找“婆家”。
    今年初,王化之的煤矿被一家名为“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煤企看中,但商谈的价格却让王化之难以接受。王化之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对方最多给出2000万元的收购价,这与我投资的8000万元相差6000万元。”
    谈判至此陷入僵局。王化之没有产出的煤矿要维持停产状态,就必须每月净投入4万元人民币。“我别无选择,只能这样耗下去。”王化之说。
    王化之坦言自己的愿望,希望省政府相关部门到原平市实地调研,考虑不同地区区别对待的原则,予以资源环境差的原平市倾斜政策,将原平市的主体整合煤矿标准降低到单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
    涌现卖矿潮
    与王化之不同的是,有的煤老板已经不愿意这样再耗下去,他们担心这样苦撑下去,到政府给出的煤炭资源整合最后期限的时候,自己的煤矿更为贬值。
    高志伟是山西一名非典型煤老板。之所以非典型,是因为他除了是个矿主外,还有一份待遇不错的正式工作。
    高志伟表现出另外一个非典型煤老板的特征便是他的年纪。他和记者套近乎,“我们都是年轻人,所以没什么不好说。”不过,也正因为他的年轻,他还没来得及经历山西煤老板的镀金时代,就扎进这个泥潭拨不出来。
    在还未对高志伟采访完的时候,他已经急不可待地表示,“记者人缘广阔,能不能帮我找些外省的富商,煤矿成交后,给的提成会很高,你考虑考虑。”
    除此之外,高志伟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表示,在接受采访之前,他刚放了几个广告到一家煤炭门户网站,“朋友让帮忙把几个煤矿处理掉。”
    高志伟现在所做的工作不是卖煤,而是卖矿。他认为,资源整合是一条必走之路,省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
    政府帮小煤矿找“婆家
    此次山西省政府最大力度整合煤炭资源,地方政府也明显感觉到压力。
    当山西省政府新一轮煤矿并购重组政策下发文件后,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动,帮着小煤矿寻找“婆家”。
    由于煤炭资源是天赐之物,具有分散性,地方煤炭官员在工作中遇到阻力难免。
    在山西省政府官方网站上,网名为“忻州市部分煤企管理干部”的网友,发布了一篇《忻州市部分煤企管理干部建言煤炭资源整合》的文章。
    文中提到,“对于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政策,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但忻州市特别是原平市的煤矿企业,存在着煤层倾角大,断层多,煤层厚度不均衡及煤田不整齐等特点,不符合建设生产能力90—120万吨/年的煤矿,更难以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采煤的要求标准。”
    文末提出,“请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否将资源整合的牵头企业标准降低到年生产能力30万吨,在资源整合后,根据实际条件再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而提高年生产能力。”
    据了解,当山西省政府下达“煤炭资源整合令”时,同煤集团资源整合工作组就进驻原平市,对该地区的煤矿进行调查了解,由于原平市煤炭资源开采环境差,重组工作至今仍无谈妥。
    原平市安监局局长王成龙称,“原平市目前已有煤矿重组的初步规划方案,现在局里主要的工作是能找到可以进行整合的主体煤矿,以尽快完成煤炭资源重组任务。”
    大煤炭集团的良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晋煤新政”为山西大煤炭集团带来发展良机。
    在众多中小煤矿不整合就关闭的威胁下,与大煤炭集团达成整合意向就会相对容易。
    “山西加大了小煤矿整改力度,让小煤矿被迫退出市场。”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研究员李朝林说,“目前煤炭资源价格较低,而煤价又处于一个快速上涨期,所以各大煤炭企业集团都在大力推进资源并购,为长远发展储备资源。”
    业界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山西人眼中恰恰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这种倒逼机制使山西人更加坚定了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资源整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信心和决心。
    “每次经济危机导致煤炭掉价的时候,都是进行资源整合、集中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夏冰说。
    在同煤集团兼并重组的谈判专家魏建功看来,最明显的转折发生在去年9月,一向强硬的煤老板们竟然开始自降身价。“原来是我们上门去找小煤矿谈兼并重组,现在是小煤矿上门来找我们。”魏建功说,“原来一个亿不肯卖的煤矿,去年9月份5000万就急着卖给我们。”
    或对稀缺煤种予以政策倾斜
    “诸如忻州煤炭资源分散的情况,山西很多地区也存在。”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李霆说,“窝子矿”存在管理难,安全保障低的特点,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山西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安全为天’。”
    “从另一方面来讲,关停中小煤矿,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仅是山西煤矿重组的最好时机,同时也达到了煤炭限产保价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有效提高煤炭利润的增长。”上述人士表示。
    山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卫东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对于单井年生产能力90万吨以下,煤质不好,煤层又薄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但煤种稀缺的煤矿应予以政策倾斜,可适当降低办矿标准。
    郭卫东进一步解释说,如果煤炭的发热量达到7000-9000大卡的煤种便属于稀缺,这种矿井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容易达到年生产90万吨。
    山西的加减法
    “关小、并大、集团化”一贯以来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发展的思路。
    3月10日,来自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数据显示,2003至2008年5年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46.7%,由4878座减少到2598座。目前,山西省政府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个数控制在1000座以内。
    不仅一盘散沙的煤炭产业正在政府强力主导下发生改变,焦炭、钢铁、电力产业的淘汰也正在进行。
    在大刀阔斧的减法之后,山西做起了声势浩大的加法——改造煤焦钢电四大传统产业,全力培育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旅游四个新产业。
    煤矿年生产能力从6万吨扩大到9万吨,再到30万吨,2010年底年生产能力将达到90万吨。2011年,形成3个亿吨级和4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随着资源重组的步伐加快,山西的煤炭产量也逐年增加。到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9亿吨/年;到2015年生产能力9.6亿吨/年。
    山西此时抓住机遇,及时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新型多元的支柱产业方向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内涵式、节约集约型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由过度依赖资源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经济发展环境向全面开放的环境转变,经济体制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也就是说,山西要走出能源基地、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改变资源消耗过高、发展代价过大的问题,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力和后劲。
    “挖祖坟一样难”
    山西大张旗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至少有近10年历史。纵观山西历史上延续多年的煤改路,不难看出这是件多么难的事儿。“煤老大”山西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全国无疑最突出、最严重、最典型。
    一位山西官员毫不客气地说,有时产业结构调整好比挖祖坟一样难。
    目前,山西省91个产煤县财政收入的40%至50%来自煤炭,其中36个国家级重点产煤县的70%以上财政收入来自于煤炭。小煤矿往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关停中小煤矿,地方的经济根本无法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单个矿井年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以上的,最多不超过50%,这就意味着,山西大部分中小煤矿将被关停。
    关停中小煤矿,对地方经济来说,无疑影响严重,但从山西省政府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山西是在“壮士断臂”,更有人解读为,山西痛下决心,欲摆脱“资源诅咒”,在“安全至上”的指引下,进行煤炭整合之路。
    在阵痛中“转身”
    业界这样概括山西“转身”的现实:有资源基础,有转型决心,有发展思路,有现实困难。而克服现实困难,无疑需要痛下决心。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李霆表示,该牺牲就得牺牲,虽然目前整合会影响到眼前的经济发展,但长远来看,山西省委、省政府是朝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方向在阵痛中前行。
    虽然山西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经济降幅为全国最大;虽然山西在煤矿兼并重组中困难重重,但山西省政府依然坚定不移地进行煤矿重组运动。
    郭卫东表示,山西需要“血淋淋”的阵痛,虽然资源重组会将大部分煤矿关停,短时期内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给地方的就业、财政收入带来一定困难。但只有在危机面前,在煤炭发展空间受到强力挤压的情况下,山西才会打破固有的发展思维,发展其它产业,寻找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样山西才可以有新的支柱产业支撑山西的经济发展,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夏冰认为,尽管煤炭整合至今仍在艰难前行,并且伴随着各种问题,但无论如何,在市场作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动的状态下,山西的煤炭改革已经向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迈出了一大步。
    作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山西将着力改造提升煤、焦、电、冶四大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型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支柱产业体系。
来源:山西青年报 
  版权所有 ©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兰花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2022010233号-1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600 传真:0356-2189608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