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得出”,更在于“管得精”。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望云分公司积极顺应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把降本增效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一场围绕“科学布局、精益管理、创新驱动”为根本的全面变革,在矿山深处如火如荼地进行。
科学布局优化源头“降大本”万事开头难,思想先行是关键。该矿深知,没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降本增效只能是零敲碎打,难以形成合力。为此,不断总结梳理降本增效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开展降本增效稳增长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挖潜增效强化经营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降本增效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对标管理提升行动扎实推动挖潜增效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凝心聚力 提质增效”金点子征集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方案,从安全生产、采掘衔接、成本管控、物资采购、节能降耗、煤炭销售等各方面明确了标准和红线。并通过召开动员会议、下发调查问卷、发出“人人都是核算员”倡议书、利用公众号平台宣传等方式,打开职工思想“开关”,拧紧职工行动“阀门”,从而养成时时处处注意节约,控制成本的良好习惯。
废料淘金 挖掘物资“新价值”坚持同等效果“有旧不用新、有小不用大、有廉不用贵”原则,自主开发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材料“预算、申领、使用”全过程管控,建立《材料和设备入井台帐》及《工作面材料消耗管理台帐》;制定《废旧物资回收和修旧利废管理办法》,重点加大对闲置设备设施,支护材料、钢轨、管路、阀类等材料的回收力度,在井下设置专门存放区域,专人负责,分类管理,对闲置大型设备设施进行租赁、出售,让沉睡的资本变成了“活资源”。
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对配件零件回收、过滤、归类、筛选可修复件;对报废设备拆解,“抠出”有价值配件;对可利用材料进行二次改造,延长服务寿命。
节能升级 盯紧浪费“出血点”随着机械化、智能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电力支出成为成本控制的“大头”,该矿“三管齐下”夹紧指缝让“电”资源不溜走。技术管“效”。机电科根据每月电价确认函,编制了交易电价趋势图,合理安排设备检修及保养、下料辅助运输等时间段,避开高峰时段大功率设备用电。同时,积极调整排水作业时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在用电谷段进行排水作业,合理避峰用电。
优化管“量”。成立矿领导为组长、各职能科队为成员的节能工作小组,优化管理控制电耗。
文化管“心”。根据逐年实际用电情况和设备增减实际,测算分解年度电力指标,组织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分解到各科各队,根据目标考核兑现。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带头,向职工宣传节电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经济效益,杜绝“跑冒滴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精益管理 融入生产“全流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生产计划是效率的源泉。该矿大力推行精益生产理念,在管控煤质、创优条件、优化组织等方面下大力做实功。
立足“营销”思维抓生产,将产品质量作为核心突破口,制定出台《炭块率提升方案》及《“提升炭块率”任务分配方案》,优化设计、科学施工,提高原煤生产能力;立足“创优”思维抓生产,向技术突破要效益,掘进工作面应用激光导向技术,强化施工质量自检、互检机制,巷道成型优良率超95%,支护质量合格率达100%,大巷开拓过程中通过优先拖移皮带机尾,为接班生产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优化掘进工序衔接与设备包机制度,使开拓效率提升10%;立足“改革”思维抓生产,优化人员结构,对福利科、总务科、调运科、生活科、洗煤厂进行了定岗定员工作,累计向生产系统调整人员80余人。积极推进智能煤矸分拣项目建设,预计可减员12人,按每人每年收入6.5万元计算,全年可节省人工成本78万元。
创新方法 撬动增效“新引擎”该矿坚信,最大的宝藏蕴藏在职工头脑中,在全矿范围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内容聚焦安全生产、技术工艺、管理优化、成本控制、节能环保、团队建设和其他领域七个方面。
实行“按月征集、分类分配、限时实施”三步联动。各部门干部职工结合本部门工作积极献计献策。生产科室提出优化支护形式降低材料费用建议,根据实际,完成了《望云煤矿分公司东区巷道支护参数研究专项设计》,排距扩大,节约材料费用实现逐月叠加;福利科提出井下废旧钢管再利用举措,可完成地面供暖腐蚀管路更换,节约资金并有效确保冬季供暖效果……每一条建议都带着爱企建企的真情,冒着“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热气,企业在民智的浇灌下处处充满生机。
望云分公司在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方面成效显著,2020年至今年8月底,累计节约各类资金约3000余万元。降本增效工作需要高屋建瓴的制度设计,也需要滴水成河的日常坚持,下一步,该矿将持续秉承“过紧日子”思想,以时不我待的节奏,不断融入新理念,探索管理新模式,拼出新高度,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