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分公司自制六棱钻杆缓冲装置有效破解落煤堵塞难题
近日,望云煤矿选运队自主研发的“落煤斗六棱钻杆缓冲装置”成功投入应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矿生产的落煤斗堵塞、磨损严重及运行成本高等难题,实现了安全、效率与成本的三重优化。
长期以来,该矿多个重要转运点的落煤斗因煤炭落差大、冲击力强,面临斗壁频繁破损、设备磨损突出、频繁堵塞等问题。这不仅推高了设备投入和维修成本,频繁的停机检修也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节奏,同时人工清理堵煤存在安全风险且职工劳动强度大。面对这一痛点,该队组织技术骨干多次现场勘察,精准分析堵煤和磨损根源,创造性提出了加装六棱钻杆缓冲装置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是利用高强度六棱钻杆在落煤斗内部构成一个高效的缓冲阵列。技术团队对钻杆的加装位置进行了精准规划,全面覆盖直段与斜段过渡区、斗体拐角等所有易堵及高磨损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团队采用了 “阵列加密” 策略。在斗体斜段沿圆周均匀布置3至6根钻杆(间距30—50mm),在缩口关键段再增加2至3根进行强化(间距20—30mm),确保了无防护盲区。所有钻杆均与斗体内壁紧密贴合、牢固焊接,既有效缓冲煤流冲击,又避免了自身成为新的卡滞点。
装置投用后,效果立竿见影:一是耐磨性能显著提升:以振动筛下方落煤斗为例,改造前平均每月需更换一块厚8mm、面积达1500x4000mm的钢板,年维修成本约1万元。改造后,落煤斗本体在钻杆防护下完好无损,仅钻杆出现轻微磨损,设备维修周期延长至原来2倍以上,预计整体使用寿命可延长3倍以上。二是堵塞问题根本解决:六棱钻杆阵列有效消除了煤炭下冲的动能,打破了“滞留-堆积-堵塞”的恶性循环,确保了煤流畅通无阻,减少了人工清理的安全风险,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三是综合效益显著:该装置以较小的技术改造投入,换来了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保障了生产衔接的连续高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最终目的。
唐安分公司成功研制猴车断轴保护装置
近日,唐安煤矿机运一队针对井下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主轴断裂后无法及时停机问题,自主研制并安装新型断轴保护装置,为井下职工安全出行筑牢防护屏障。
据了解,机运一队负责管理井下两部猴车,在日常运行中,设备主轴断裂后不能及时停机问题,可能威胁乘坐人员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队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攻关,最终确定加装断轴保护装置的解决方案。团队依托现有设备资源,以猴车急停保护装置的前面杆为基础,加焊8mm圆钢制作成“门”字框,在框架上增设横杆,通过卡子固定于驱动轮上方钢梁。同时利用急停开关内部常开触点,在断轴等紧急情况下,通过触杆触发急停开关内部触点,关闭急停,信号传输至控制台实现报警停机。
该断轴保护装置投入使用后,能在猴车断轴时及时停机,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职工乘坐安全。同时,装置采用现有材料和简单焊接工艺,成本低廉且易于维护。
百盛煤业将玩具巧变治水“神器”
面对井下巷道风筒积水这一影响通风安全、传统处理方式效率低、风险高的“老毛病”,百盛煤业开拓队从儿童玩具“抽拉式水枪”中汲取灵感,通过安全升级、密封强化与功能调试三步改造,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率的专用抽水工具。该“神器”的应用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除积水,是基层一线“全员创新、解决问题”的生动实践。
灵感溯源:从生活观察晋升创新萌芽。开拓队从“抽拉式水枪”利用活塞原理产生负压吸水的特性,与亟待解决的风筒积水抽取需求高度契合。这一巧思打破了“专业工具必定复杂”的固有思维,萌生了将玩具改造为井下实用工具的大胆想法,为破解生产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匠心改造:井下应用安全与实用并存。要让玩具经得起井下严苛环境的考验,安全与实用是改造的重心。技术人员聚焦三大关键环节:一是安全升级,采用矿用橡胶软管并延长长度,加装金属针头接口,确保操作安全且不损伤风筒;二是密封强化,重点加固连接部位,确保活塞气密性,以形成稳定负压,保障吸水排水流畅;三是功能调试,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反复优化,使抽水量和操作便捷性完全满足现场需求,最终成功打造出可靠实用的治水“神器”。
实战成效:该工具投入应用后效果显著。其操作简便,工人可安全站立地面作业,彻底避免了登高风险;柔软材质保护了风筒完整性;单次抽拉即可高效排水,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尤为可贵的是,这款工具总成本仅数十元,真正实现了“四两拨千斤”,以极低的投入解决了安全隐患,收获了安全与经济的双重效益。